咨询热线:185-6515-9056
您的位置:首页民谣诗词故事猛虎行处筋骨壮 “虎药”施时病体康

猛虎行处筋骨壮 “虎药”施时病体康

2022-02-24

“猛虎不怯敌,烈士无虚言。怯敌辱其班,虚言负其恩。爪牙欺白刃,果敢无前阵。须知易水歌,至死无悔吝。”这首《猛虎行》是唐代诗人李咸用的作品,以猛虎为喻,表达杀敌报国、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。《猛虎行》是古乐府曲调名,宋代郭茂倩题解曰:“古辞曰,饥不从猛虎食,暮不从野雀栖。野雀安无巢,游子为谁骄。”虎为百兽**,是正义、勇猛、威严和力量的象征。老虎的骨头即虎骨在古代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,具有追风定痛、强筋健骨、定惊的功效,现已禁用。

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虎为百兽之长,能执搏挫锐,噬食鬼魅,驱邪辟灾。一些植物,因与虎有一些关联,也被冠以虎名,如虎杖、虎耳草等,皆为入药的良材。合理应用这些以“虎”为名的中草药,既能驱除病魔,又能保卫健康。

虎杖的传奇故事

“何处仙翁旧隐居,青莲巉绝似蓬壶。云深未到淘朱洞,雨小先寻炼药炉。涧下草香疑可饵,林间虎伏试教呼。”(宋代范成大《孙真人庵》)这首诗描写宋代人祭祀药圣孙思邈的情景,其中“林间虎伏试教呼”句,用的是孙思邈医治老虎的典故。

据传孙思邈到山中采药,忽听呻吟之声。他忙循声过去,看见一只吊睛白额大虎正病恹恹地卧在那里。孙思邈走上前去查看,原来老虎的一条腿骨折了,又红又肿。孙思邈看到旁边有株植物,茎如竹笋,上有斑纹,恰似虎腿一般,其根在石缝间蜿蜒盘曲,穿透力极强。孙思邈想,这种植物形似虎腿,其根能穿石破坚,深入地下,必能**化瘀、渗水利湿,就将这株植物的根茎刨出来,捣碎后喂老虎服下,又将这株植物的茎固定到老虎的断腿上,老虎竟霍然痊愈了。从此,这老虎成了孙思邈的坐骑,跋山涉水,如履平地。

因为孙思邈用这种植物治好了老虎的腿病,其功效如同拐杖一般,因此被称为“虎杖”。虎杖是蓼科蓼属植物,以干燥的根茎和根入药,不但能治疗跌打损伤,还是常用的利水通淋类中药。下面还有一则虎杖治疗淋证的小故事。

“半似枯禅半似痴,也无何虑与何思。偶看清晓双双蝶,飞遍黄花一一枝。荒耽诗句枉劳心,忏悔莺花罢苦吟。也不欠渠陶谢债,夜来梦里又相寻。”(宋代杨万里《淋疾,复作医,云忌文字劳心,晓起自警》)这首诗描写作者被淋证折磨,日夜不得安宁的情形。淋证是指以小便频数、淋沥涩痛、少腹拘急、痛引腰腹为主症的疾病,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泌尿系感染、泌尿系结石、泌尿系肿瘤、乳糜尿等。

相传,浙江鄞县一位武尉名叫耿梦得,他的夫人患了“砂石淋”(泌尿系结石),小便刺痛,结石常从小便中排出,往小便盆小便时,结石下落,剥剥有声,用尽各种药方治疗都不见效。一次偶然机会,耿梦得见到了一个药方:将虎杖根拿来洗干净,捣碎,得一合(一升的**之一),加入水五杯,煎成一杯,除去渣滓,然后放入少量的麝香、乳香一起研调,喝下。他的夫人照方服药,一个晚上后,就神奇般地痊愈了。

“景绝翠虬,气隐赪霞。深神罕别,妙奇不扬。或繁虎杖,或乱蛇床。故不世不可以服,未达不可以尝。眩睛逆目,是乃为良。”(南朝鲍照《药奁铭》)虎杖又名大虫杖、苦杖、斑杖、阴阳莲等,味苦,性微寒,归肝、胆经,具有利湿退黄、清热**、散瘀**、****的功效,用于妇女经闭、痛经、产后恶露不下、癥瘕积聚、跌扑损伤、风湿痹痛、湿热黄疸、淋浊带下、疮疡肿毒、肺热**、蛇虫咬伤、水火烫伤的治疗。《滇南本草》载其“攻诸肿毒,止咽喉疼痛,利小便,走经络。治五淋白浊,痔漏,疮痈,妇人赤白带下”。

虎杖苦寒,有清热利湿之功,单味煎服,或配伍茵陈、黄柏、栀子等,可治疗湿热黄疸;虎杖为末,米饮送下,或配伍车前子、泽泻、猪苓等,可治疗湿热蕴结膀胱之小便涩痛、淋浊带下等。

虎杖入血分,有凉血、清热、**作用。以虎杖根烧灰贴,或煎汤洗患处,可治疗热毒蕴结肌肤所致痈肿疮毒;虎杖单用研末,香油调敷,或与地榆、冰片共研末,调油敷患处,可治疗烧烫伤而致肤腠灼痛或溃后流黄水;虎杖鲜品捣烂敷患处,或煎浓汤内服,可治疗毒蛇咬伤。

虎杖有**散瘀**之功,配伍桃仁、延胡索、红花等,可治疗瘀阻经闭、痛经;配伍土瓜根、牛膝,可治疗癥瘕;配伍当归、乳香、没药、三七等,可治疗跌打损伤疼痛。虎杖既能苦降泄热,又能****,单味煎服,或配伍贝母、枇杷叶、杏仁等,可治疗肺热**。

虎杖苦寒,孕妇慎用。虎杖叶也可入药,味苦、性平,具有**湿、解热毒的功效,用于风湿关节疼痛、蛇咬伤、漆疮的治疗。

清热凉血虎耳草

“双扉昼掩薜萝深,一榻清风太古心。虎耳草齐云覆径,龙孙箨落玉成林。不辞斗酒逢知己,闲听幽禽送好音。醉里呼童茶熟候,懒依苔石倦登临。”(清代安兴孝《夏日过西园访员峤侄留饮竹下》)虎耳草是虎耳草科虎耳草属植物,以全草入药。因叶片形似虎耳而得名,又名石荷叶。《本草纲目》载:“虎耳生阴湿处,人亦栽于石山上。茎高五六寸,有细毛,一茎一叶,如荷盖状。人呼为石荷叶,叶大如钱,状似初生小葵叶及虎之耳形。”虎耳草外形漂亮,在沈从文的《边城》中,虎耳草的意象多次出现,与女主人公翠翠的情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,具有香草美人的意味。

虎耳草味苦、辛,性寒,有小毒,归肺、脾、大肠经,具有疏风、清热、凉血、**的功效,用于风热**、肺痈、吐血、风火牙痛、风疹瘙痒、痈肿丹毒、痔疮肿痛、化脓性中耳炎、外伤出血的治疗。

“银湖院后虎耳草,金石宫前龙眼花。”(明代林大钦撰联)虎耳草能清热**,鲜草配合鲜忍冬叶水煎服,可治疗肺痈咳吐脓痰;鲜草洗净打汁,加冰片少许滴耳,可治疗耳中流脓。虎耳草还能清热凉血,配合苍耳草、葎草等煎汤内服外洗,可治疗风疹搔痒,皮肤湿疹。

其他“虎草”亦良药

虎掌草

“虎掌葵花一锭银。全凭巧匠弄精神。里肷外跨知高下,逼拐挑尖月一轮。”(宋代佚名《鹧鸪天》)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虎掌草和小花虎掌草以根茎入药,名为虎掌草。虎掌草因叶片形似虎掌而得名,其花色洁白,形如莲花,又名溪畔银莲花。虎掌草味苦、辛,性平,有小毒,归肺、胃、肝经,具有清热**、****的功效,用于咽喉肿痛、痄腮、瘰疬结核、痈疽肿毒、疟疾、**、风湿疼痛、牙痛、跌打损伤的治疗。《滇南本草》载:“(虎掌草)行经络,攻热毒,攻胃中痰毒。”

“芒随虎掌熟,畦作佛袍开。自应蝉鸣候,应无蟹啮灾。”(宋代宋庠《郡圃观稻》)虎掌草和小花虎掌草的叶也可入药,味辛、微苦,性温,有小毒,具有截疟、**的功效,用于疟疾、牙痛的治疗。

虎刺

“油碧层层剪绿沉,幽岩高下自成林。银花护刺蜂房远,怪石眠苔虎迹深。低缀赤瑛悬百子,长流苍雪盖重阴。烦君位置倪迂画,小景参差著短岑。”(清代彭孙贻《虎刺》)虎刺为茜草科虎刺属具刺灌木,茎干刚健,树形矮挺,枝多节状,叶片油光小巧,碧绿可爱,果球色泽鲜红,精巧玲珑,是常见的庭院观赏植物。虎刺原名伏牛花,因其有绣花针一样的细刺,又名隔虎刺花。

虎刺以全草或根入药,味苦、甘,性平,具有**利湿、**消肿的功效,用于风湿痹痛、痰饮**、肺痈、水肿、痞块、黄疸、妇女经闭、小儿疳积、荨麻疹、跌打损伤、烫伤的治疗。

虎刺梅

“阴厓无暖阳,腻乳洒烟汁。古月沉鹤巢,苍衣苦寒涩。莫将红麝珠,唾与怨女拾。”(清代姚燮《虎刺》)铁海棠是大戟科大戟属植物,其茎具纵棱,密生硬而尖的锥状刺,又名虎刺、虎刺梅、老虎竻等。

铁海棠以茎、叶、根及乳汁入药,味苦、涩,性凉,有小毒,归心经,具有**、排脓、**、逐水的功效,用于痈疮肿毒、烫火伤、跌打损伤、胁痛、水臌的治疗。铁海棠花味苦、涩,性凉,有小毒,归心经,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,用于崩漏、白带过多的治疗。

虎尾轮

“枝月喉,棹霜脊,北斗离离在寒碧。龙魂清,虎尾白,秋照海心同一色。纛影吒沙千影侧,神豪发直。”(唐代陆龟蒙《吴俞儿舞歌·剑俞》)豆科兔尾草属植物猫尾射是亚灌木状草本植物,它的总状花序顶生,花密集,花冠紫色,长度可以大于30厘米,如同老虎的尾巴一般,又名老虎尾、狐狸尾、猫尾草等。猫尾射以全草入药,名为虎尾轮,味甘、微苦,性平,归心、肺、肝经,具有****、散瘀止血的功效,用于肺热**、肺痈、吐血、尿血、外伤出血、脱肛、子宫脱垂的治疗。

虎尾轮根味甘,性温,归肺、胃、肾经,具有**、**、**、**的功效,用于气滞胃痛、痰饮**、腰背酸痛、**的治疗。虎尾轮食药两宜,客家人又将其称为石参,有“北有人参,南有石参”之说。

以虎为名的中草药还有很多,如虎头兰、虎皮草、虎尾兰、虎尾草、虎耳还魂草、虎头根、老虎泡、黑老虎、搜山虎等。

一些常用中药还具有“虎虎生威”的别名,如黄精又名老虎姜,天南星又名虎掌等。(黄新生  河南省武陟县卫生健康委员会)
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资请注意风险,并谨慎决策

上一篇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