友情链接
- LINKS-陕西耀州药王山游记
2011年,时逢金秋,《中国中医药报》社在陕西西安召开通联工作会,恰遇铜川市举办首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,我作为特邀代表有幸参会,并得以一览药王山的风采。
早就听说耀州有座神奇的药王山,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长期隐居之地,令人向往,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前去。此次行程令我**激动。一大早,与会嘉宾们一同乘坐大巴,直奔药王山。
药王山距西安市区70公里左右,位于耀州区东1.5公里处,本名五台山,由五座山峦组成,山峦顶平如台,形状如同五指。后人为纪念药王孙思邈,在此山修庙建殿、塑像立碑,逐渐使药王山成为远近闻名的医药**圣地。
在大巴车上,当地工作人员介绍,药王山从汉代开山,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,自然景观独特,文物荟萃,文化内涵丰富。山上有关中地区面积**的古柏林,有金、元建筑及大型元代壁画,还有药王大殿及医方碑、太玄古洞、洗药池等50余处景点,另有石刻遍及全山,隋至明摩崖造像40余尊,精美**。
车队经过一个小时的行驶,终于抵达药王山的山门,“中国药王山”五个大字特别醒目。远远眺望,但见绿树丛中,殿宇环山,依岩而建,气势壮观。药王山海拔812米,药王大殿在北边的山腰上,是今天文化节主会场的所在地。
我们从山下拾级而上,经过天门,来到了雄伟的药王大殿,当时已经人山人海。大殿高22米,宽24米,长57米,依山而立,犹如空中楼阁。
药殿门前的一对铁旗杆**引人注目。旗杆上面是一副赞颂药王孙思邈的对联,上下联分别是:铁杆铜条纵碧霄,千年不朽;铜烧汞炼点丹药,一日回春。大殿中间,是一尊高3米的药王孙思邈彩色塑像。药王白脸长须,相貌温和端庄。塑像上方有一幅松鹤延年的雕画。孙思邈塑像的背后有一岩洞,被当地人称为药王洞。
孙思邈生于公元581年,是京兆东原人(今耀州孙家塬),据说活了101岁。他自幼家境贫寒,又体弱多病,少年时开始钻研医道与**,青年时期即颇有造诣。他辞掉朝廷征召,长期在家乡隐居,搜集民间治疗验方,整理自己的行医体会,完成了《千金药方》和《千金翼方》,被后人誉为药王。由于当时印刷条件有限,人们多以碑刻留记,因而碑刻在药王山**多见。其中,最为**的是药殿东侧的碑亭,尤其是刻于宋徽宗宣和元年(1124)的《千金宝要》,由四块相同的石碑组成。碑上有900多个常用药方,《千金宝要》四字取自孙思邈原书用语:“人命至重,有贵千金,一方济之,德逾于此。”
在大殿一侧的配殿内,还有扁鹊、张仲景、华佗等其他几位古代名医的塑像。
此次中医药文化节的目的是打响药王品牌,打造休闲**福地,加快铜川城市转型,继承和弘扬药王孙思邈中药**文化。
铜川有着丰富的矿藏资源,但资源毕竟有限,总有枯竭的一天,而孙思邈留下的中医药遗产,则是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宝藏。当年是趁开会时间游览,没能对药王山的历史与文化细细体会,只能走马观花。如今,距上一次参观药王山已有十年之久,好想故地重游,去看一看药王山的新变化。(赵永生 河北省内丘县中医院)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资请注意风险,并谨慎决策